第十八讲:从马尼拉大帆船到一带一路:中墨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分享:

12

2021年12月3日下午,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主办的2021年秋季学期“两乡讲坛”第五讲顺利举行,本讲主题为“从马尼拉大帆船到一带一路:中墨关系的历史与现实”,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董经胜主讲,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周燕主持。地区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和来自其他院校的师生们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董经胜老师表示,2021年和2022年陆续迎来中国和拉丁美洲多国建交五十周年纪念日,回顾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关系发展的历程,总结和反思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具有现实意义。以中国和墨西哥关系为例,本讲主要围绕16世纪到19世纪初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墨西哥华工华商的发展与处境和当前中墨经贸关系这三个部分,展开讨论两国发展历史中的问题。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开辟了横跨太平洋,连接美洲和亚洲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东连菲律宾马尼拉,西接墨西哥阿卡普尔科。1573年,丝绸、瓷器等中国货物首次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运往墨西哥。由此,中国和美洲以菲律宾为纽带建立了间接的经济联系,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1899年,中墨两国正式签署《中墨和好通商行船条约》,两国首次建立外交关系。墨西哥的华人华侨持续逐年增多,渐渐地从铁路修建、采矿和种植园劳作的华工演进为从事小规模工商业活动的华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墨两国相继实行经济开放和自由化政策。整体来看,两国贸易增长迅速,同时存在不足,墨西哥在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中存在较大赤字。对此,董经胜老师进行了多维度的剖析,同时表示未来中墨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

互动环节中,董经胜老师与线上和线下的听众围绕拉丁美洲外裔劳工的分布和差异、清朝政府当时是如何应对拉丁美洲贩卖华工的现象等多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此外,董老师还就同学们提出在拉美问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瓶颈进行刨析和建议,激发同学们在科研学术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听众们在最后对本场讲座纷纷给予高度评价,表示对自己的研究之路提供了很多思路和灵感。

13

董经胜,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亚非拉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学术委员、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学术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拉丁美洲历史、当代拉美政治、中拉关系。出版《拉丁美洲史》、《巴西现代化道路研究:1964-1985年军人政权时期的发展》、《玛雅人的后裔》、《土地与自由:墨西哥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动员研究》等著作,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一批学术论文。曾在美国、墨西哥、荷兰、西班牙等国访问研究,在德国、阿根廷、哥斯达黎加、古巴、日本、韩国等国参加学术会议。